维生素D属于脂溶性维生素,可调节机体钙磷代谢,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;维持血液中钙磷的稳定;促进骨骼和牙齿的钙化等。维生素D还具有其他更广泛的骨骼外生物学作用,如调节免疫、抗肿瘤、保护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,与小儿呼吸道感染、哮喘、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关。
儿童预防性补充维生素D建议:宝宝出生后即可开始每天补充维生素D400-800IU,不同地区、不同季节适当调整剂量;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儿、双胎儿出生后即应每天补充维生素D800-1000IU,3个月后改成每天400-800IU。 维生素D主要通过两种途径获得:一是内源自身合成,即人体皮肤中的7-脱氢胆固醇,经阳光照射后,变成内源性维生素D,这是体内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;二是外源性摄入,即通过食物获取维生素D,如动物肝脏、牛奶、蛋黄等,或是服用维生素D制剂。
婴幼儿应尽早到户外活动,尽量暴露身体部位,如头面部、手足等,逐渐达到每天1-2小时;但考虑到地域、季节因素致日照不足、宝宝户外活动少及阳光中的紫外线会被粉尘、衣帽、建筑所遮挡的因素,完全通过皮肤合成来获取维生素D是有限的,并不能满足宝宝的需要。而母乳、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都很少,例如:100毫升的配方奶中维生素D含量约40IU,而100毫升的母乳中维生素D含量仅约4IU。因此家长需要根据宝宝户外日照时间、配方奶的摄入量等,酌情考虑服用维生素D制剂。
(c) 2016 滁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,对违反版权者保留一切追索权利 | 技术支持:安徽网狐科技
主办:滁州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(滁州市妇幼保健院) 地址:滁州市醉翁西路105号
建议使用IE8版本以上及分辨率为1440*900,效果更佳